![]() |
傍晚时分,漫步在凌江河堤岸上,只见霞光映照下的凌江河面碧波荡漾,两岸整洁美观、岸上草木葱郁,跳广场舞的人们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扭动着劲美的舞姿,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眼前的喜人景象让人很难想象凌江河脏乱差的过去。 凤凰涅槃的背后,历经的是沧桑。“以前凌江河没整治的时候,附近的居民把凌江河当作垃圾桶,每天的生产生活垃圾都往河里倒,导致河流很脏,河床淤泥堵塞,杂草丛生,晚上都没有人敢靠近这一带活动。现在通过治理,拆除了沿岸的违建,清理、疏浚了河道,堤坝种上了景观植被草木,河水变清了,环境也改善了,晚上到凌江河两岸散步、健身的人也多了起来,整条荷花圩也敞亮、热闹了许多。”提起该河道脱胎换骨式的转变,住在荷花镇荷花圩的江立阿姨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
去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按照省、茂名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抓好河长制工作落实,以“河畅、岸绿、水清、景美”为目标,因河施策,全力加快推进河长制与中小河流治理及水浮莲专项治理行动。 一年多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经常带队深入项目区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河道“两清”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河长制工作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以及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同时,我市还成立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抓项目建设工作,市财政、发改、国土、环保、卫计、交通、公路、供电、供水等有关部门及各镇街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整合力量,强化沟通协调,多措并举,围绕目标,用心用情用力,落小落细落实,层层压实责任,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努力实现治一条河流、美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 目前,我市2015年度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包括云潭镇、宝光街道、石板镇、泗水镇、谢鸡镇、根子镇、新垌镇、石鼓镇等9个项目区,已累计完成河流治理114公里,占治理任务的88.3%;2017年度治理项目包括镇江镇南山河及南塘镇南塘河治理工程,今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已完成17.3公里的河道治理,完成治理任务的60%;2018年度治理任务共有9宗项目,涉及6条河流,治理河道总长69.1千米,已完成设计施工总承包公开招标,河道“两清”等前期工作正在全面推进,预计9月份可动工建设。
与生态治理相结合 优化水域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我市在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河流实际,因河施策,久久为功抓落实。 在河流治理中,因地制宜,除集镇和重点村庄以外,大部分河道治理以疏通疏浚为主,宜弯则弯,宜滩则滩,避免裁弯取直、围河占滩,保持河道自然流向。在建材使用上,在满足结构和防冲安全的基础上,采用松木桩护脚、植物护岸等措施,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在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护了河道自然生态。 如云潭河的治理,就大量采用河道范围内的鹅卵石进行护坡护岸,在8.2公里的河道治理中,总体减少了11.3万立方米土石方运输,达到了既保护好河道原生态又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 此外,针对小东江流域水质现状,将项目优先安排在根子河、鸡公河、泗水河、南山河、白沙河等河流,将河道治理与水环境污染治理统筹结合,共同推进。并于今年7月7日召开了“手牵手·心连心,共护鉴江母亲河暨白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誓师大会”,向污水宣战。 目前已累计关闭小东江流域禁养区范围内的养殖场23家,关闭沿河皮革、造纸、洗涤、电镀等高污染企业22家,入园7家、停产整治9家,全市水质净化厂PPP项目的13座镇级及824座村级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预计今年10月底前可完成前期工作并动工建设。 如今,经过治理的河流两岸进行了绿化美化,水源涵养林面积进一步扩大,有效优化了水域生态环境。
与美丽乡村相结合 共同投入综合收益 我市把中小河流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城乡清洁工程、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投入,综合收益。 通过整合水利、旅游、林业、交通、扶贫、环保等部门资金,带动沿河周边乡村的道路、卫生设施和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见成效。 如南塘河治理工程,主要是与柳村乡村旅游项目结合,形成长约6公里的绿色亲水廊道、建设沙洲小公园一个、亲水平台栈道250米,为美丽乡村增色添彩,为群众休闲、娱乐、旅游提供了好去处。"这儿真美,赶紧帮我拍张照!"南塘河治理后不少市民纷纷来到这里休闲散步,感受这里的山水田园风光。已退休的蔡阿姨和一群姐妹相约来到南塘河沙洲公园,看到眼前的美景时大家纷纷点赞,"这种山水融合亲近大自然的感觉真好!"市民黄先生也特地带着一家三口来这里兜风,亲水平台栈道和沙洲公园的漂亮雅致环境让他感叹眼前的山水田园风光愰若粉墨山水,构成一幅流水潺潺醉人心扉的美丽画卷。 今年上半年,到柳村旅游的游客达5万多人次,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生态红利日益显著。此外,凌江河荷花圩段治理工程完成岸坡整治11公里,并在河段两岸各建宽3米、长4公里的休闲绿道,进一步优化了荷花镇集镇环境,实现了提高排洪防洪能力和城镇扩容提质效果,受到群众好评。
与推行河长制相结合 补齐防灾减灾短板 在我市的山区镇,历年来由于台风暴雨袭击,导致河床淤塞,行洪能力不足,极易引发洪灾。 我市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紧密结合河长制,统筹治水职责,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河长制协调作用,水务、环保、住建、畜牧等部门加强联动,水陆共治,抓管理,治污染,变“九龙治水”为合力治水。 为加快推进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前期工作,我市把规划治理的河流“两清”工作列入河长制季度考核内容,详细列出清单,明确各条河流“两清”治理目标和任务。 截至目前,2018年度9宗工程共完成河流清障53.9公里,清理淤泥弃渣5.2万立方米,清理高秆作物52亩,清理水浮莲4.3万平方米,完成河道“两清”工作任务的78%。 此外,我市将河长制工作与三防工作有机结合,严格落实“河长也是防长”做法,各级河长在巡河过程中对所辖河段的防汛安全隐患深入排除,跟踪督办,确保河流防洪排涝功能正常。 实践证明,经过中小河流治理的地区,河道行洪能力显著提升,洪涝灾害损失大大减少。去年在防御台风“天鸽”期间,我市谢鸡镇录得全省最大降雨量,但由于治理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发生洪涝灾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积极发动社会力量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我市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引入民间资本,全力解决中小河流治理地方配套资金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如南塘河治理工程,发动了谷篢村高车自然村乡贤黄永明老板无偿出资2000多万元,对高车段河道进行加固、两岸绿化约3公里,使南塘河治理的资金缺口得到有效补充,治理成效明显。 在河道“两清”方面,我市其他各地群众也纷纷出钱出力,对全市范围内的大小河流、溪流渠道等进行清障、清违。 据统计,2017年10月至今,全市28个镇街累计自筹资金3300多万元,群众投工投劳20万多人次,清理河道1548公里。其中,荷塘镇通过镇级自筹、村级“一事一议”和社会捐资等方式,共筹集资金150万元,对全镇范围内250公里的河流、沟渠等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障、清违;荷花镇大路山村群众目前已自筹资金40多万元,对高山河2.8公里的河道进行清障、清违,并修筑5.6公里的沿河土基路,为下一步河道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营造全民治理格局 我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村村通等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宣传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此外,我市各镇街还纷纷成立了志愿者护水队,定期开展巡河护水。据统计,全市共成立了488支护水队,12000多名护水队员,他们分布在全市的各镇街,肩负起巡河护水的责任。在谢鸡镇,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手拿钳,一手拿网兜,边走边清理河道两岸的废弃纸张、饮料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的护水队。“目前,全市都在开展‘万人护河’的巡河活动,我们谢鸡镇护水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做好巡查工作,打好护水攻坚战,实现‘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水生态目标。”谢鸡镇护水队员欧阳波如是说。 与此同时,我市创新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护母亲河”等全民性活动,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辐射整个社会,让河长制工作家喻户晓,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水环境治理行动中来,营造全民治理格局,打一场全民性的攻坚战,确保全市河长制工作取得新实效。 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打造“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市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抢抓机遇,强化工作措施,久久为功,全力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河道整治成果,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努力让老百姓从水利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碧水含情将“绿”绕,青山带笑送“金”来,展望不久的将来,在高州大地即将徐徐展开一幅幅卷裹着青山绿水的美丽新画卷。 |